银川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2019/06/28 14:13:59 智慧城市行业动态 2388
【摘要】无摘要

一、背景

 

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智慧城市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国际上,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并各自在社会公共服务、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及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先发优势。

 

在国内,智慧城市政策已出台二十余个,涉及顶层制度、专项领域以及评价指标等。智慧城市的试点在不断增多和扩大,近300个城市和地区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在战略规划等顶层设计层面,不少城市结合自身需求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本文接续无锡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以银川市为例具体分析其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期望能够为其他类似的城市提供启发。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银川模式

 

选择银川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原因如下:

 

①根据英国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调研报告[1],银川同样入选全球智慧城市20强,位居无锡之后,排名第18名。

 

②鉴于本文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的探讨,东部城市无锡和西部城市银川能够代表两类不同类型的城市,可借鉴意义强。

 

③银川市为2013年第二批入选智慧城市试点,且在近五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银川市近几年获得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创新奖”等多项国内外智慧城市大奖,与无锡市不相上下。

 

接下来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和特点两部分,描绘出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1、建设阶段

 

银川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从2013年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3年-2015年

 

2013年银川市获批进入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开始积极规划。同年,出台实施《银川市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用法律规范智慧城市建设。在支撑体系上,主要完善建设各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制定城市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和规范;建设云计算平台,同时基于云平台建设城市数据共享平台;在应用层面,在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领域进行试点。

 

第二个阶段:2015年-2017年

 

进一步完善支撑体系,强调在信息基础设施共享、信息采集共享、应用推广等方面的规范性;在应用层面,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如智慧医疗、决策审批、扶贫等方面都颁布施行相应的指导意见。截至2016年9月,银川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滨河新区智慧产业园建设,已拉动投资37亿元。在智慧城市评价方面,银川的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及监管方面不断完善,丰富了TMF[1]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第三个阶段:2017年-2018年,紧跟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脚步,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和产业及园区的融合,智慧物流、智慧产业、智慧交通等依托于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如银川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暨“12345一号通”便民服务中心四级平台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智慧服务将从城市延伸到社区、村镇。

 

 

2、建设特点

 

在银川市智慧城市不断探索过程中,一开始确立了较为清晰的建设思路和理念,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抓住建设重点,形成具有银川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1)现实原因和政策法规的双重推动

 

提到银川,可能大家的刻板印象是落后的西北城市,但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却居于前列。银川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原因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病”中常见的问题,具体而言,审批决策难、交通拥堵、雾霾治理找不到源头、城中村难以监管、新业态落地难监管、便民热线普及率低等问题。这些困扰银川市政府和银川大众的问题是银川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要求。

 

基于现实情况的要求,银川市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制定了《智慧银川建设与发展十年规划》为系统建设智慧银川做好顶层设计,率先发布了《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智慧城市建设地方法规。并且不断在智慧城市实施层面不断细化,极大的推动了智慧城市的纵深发展。

 

 

(2)四个理念引领智慧银川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是试点建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面,银川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理念为智慧银川建设引领方向。

 

理念一,以人为本,信息技术应用以惠民利企为根本;

 

理念二,互通共享,提升治理水平,以数据共享、开发为核心;

 

理念三,产业升级,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理念四,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这四个理念同样蕴含和体现了银川建设智慧城市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3)“一平台两中心+一图一网一云”的建设框架

 

银川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是以城市为单位,建设城市级数据运营中心,通过数据跨部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城市的立体化管理水平、民生服务以及产业融合。整体上说,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有保障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面(见下图)。

 

保障层主要是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在法律上,银川市以《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在组织保障层面,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监督管理局,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入口出口,从源头上杜绝信息孤岛。后者即“大数据监管局”,着眼于未来运作中大数据安全规范与数据的共享、开放、交易的标准制定和监管。

 

技术层面是智慧城市实现的核心层面,主要是“一平台两中心”做为技术基础。一平台是指银川城市信息共享平台,两中心是指数据处理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指挥联动中心;另外“一图一网一云”建设做为技术架构,一图,即利用真三维地图,将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一网,即建设一张骨干容量达8000G的光纤有线专用网络,将城市空间各节点进行网络连接;一云,即将各节点的城市要素所产生的数据通过一网传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存储挖掘应用。技术基础和架构的搭建,构成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脑。应用层面主要包括十个应用系统,围绕银川市“两个适宜”重点建设智慧政务、平安银川、食品安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社会化服务等相关系统。总体而言,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基础建设为先导,以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进行以城市为单位的顶层设计。

 

 

 

三、经验总结

 

(一)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巨大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还是现实问题驱动的智慧城市建设都离不开规划方案、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以制度加以保障。无锡市以智慧城市的行动纲要见长,银川市则以法律法规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连续性。

 

(二)智慧城市建设应重基础、抓重点

 

从无锡和银川两个城市的建设虽然整体上来说建设阶段略有不同,但是均重视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无锡市建立“一中心四平台”,银川市则是“一平台两中心”,以此加强大数据的存储、运算、开发等能力,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此举同时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两个城市同样都重视智慧城市的应用,均以建设重点项目的形式推进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相关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无锡市以六大提升行动为主要建设内容,银川市以十大系统作为重点工程。

 

(三)智慧城市应具备清晰的框架

 

从两个智慧城市整体内容来看,均涉及到保障体系、应用层面及技术层面等最少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技术层面的框架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清晰的技术框架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遵循着“一中心、四平台、N个重点”的框架,不断完善一中心四平台的建设,建设重点从25个扩展到36个。银川市,则是“一平台两中心+一图一网一云”的技术架构。从建设框架来看,无锡市重视对信息平台的分类处理,以四个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经济运行)共同构成信息汇总运行的基础。银川市更加强调对信息的指挥调度,建立两中心中的“指挥联动中心”,强调信息的统一、共享。